新加坡小升初华语考试新改革,都改了啥?

发布时间:2016-03-21

新加坡小学毕业离校考试PLS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也可以理解为新加坡的小学升初中考试,作为新加坡莘莘学子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考试,时时刻刻牵动着家长们的心。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小六会考母语考试项目的重大改革,此处仅以华语为例,自2017年起,华语考试的口试部分,将从原有的“看图说话”和“会话”两项,改为“录像口试”,也算是顺应时代,与时俱进。

  

 

那么华语口试到底怎么进行?家长又如何有效的帮助孩子练习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稍做解释:

 

口试开始之前,考生有十分钟的时间通过电脑来预习朗读篇章以及观看录像,当考生进入考场时,首先进行第一项朗读。朗读考察学生的识字能力与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考察你知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比如“吃大便”,如果你真明白这个词,那么在朗读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相应的情绪,而不是机械的发音。一旦你明白整篇文章的每一个词语,再知道几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标点符号,那么抑扬顿挫,流利洪亮都将迎刃而解。但如果你在读“吃大便”时显得欢欣鼓舞,那显然是没有明白它的真正含义,除非前面的主语是你最讨厌的某个人.......当然在实际的考试中是不会出现这么不雅的字眼,但在日常练习中,越夸张的例子,越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语气、语境、以及情绪对于朗读的影响。

 

第二项,会话一,考核学生的复述能力。考官会提出固定问题:请说一下你在录像中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要求考生把录像中的内容完整的复述一遍,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都能说出个七八成,想要更上一层楼,就需要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比如怎么进行开场白和结尾,在讲述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的使用过渡词等等,有了这些技巧,就能使答案更加具有整体性。

 

第三项,会话二,考核学生的分享能力。考官通过考生讲述录像内容,引申出是否有过类似经历的问题,引导考生讲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这里,学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很重要,虽然考试范围会最大可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但是保不齐就会来个真没经历过的事儿,这个时候可不是比诚实,要比谁反应快,把平时练习过的场景套在自己身上,老师就看谁的故事编的更像自己的事。

 

 第四项,会话三,考核学生的总结能力。考官通过别人的故事,自己的经历,引导考生说出对这类事件的思考,具体问题可能是“对吗?错吗?为什么?如何改正?有何意义”,这就是口试中的最后高峰了,想回答的完美,就要靠平时练习中的积累,是非对错,教育意义,一般都大不过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如果考生能够引经据典,或者吐出几个成语佳句,那么立即能使答案有完成质的飞跃,脱颖而出。

 

相比于看图说话,录像口试其实是降低了难度,动态的画面一定比静态给学生的信息量更大,以前好多需要自己猜的细节,现在都可以从录像中很直观的看到了,不再需要凭想象力把图画串联在一起,学生需要做的,只是记住这段录像的内容并把它原封不动的讲出来。学生消除惧怕心理,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这就是口语考试的终极目标。


爱尔兰移民

如有任何疑问,敬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安排专业规划师为您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