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教育如何避免“熊孩子”养成?

发布时间:2015-09-07

小孩子调皮捣蛋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近几年来孩子不懂事闯出的大灾小祸却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上个月, 一名十岁的儿童辱骂乘务长导致航班延误;再上个月,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一家琴行里往最大的钢琴琴键上倒了一瓶可乐被索赔66万元。“熊孩子”这个词语带有的感情色彩也渐渐从嗔怪调侃变成了无奈甚至愤怒。

 

在国外,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确实跟国内的确有显著的不同。大人会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家长和子女亲密无间地玩在一起,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等等。那么,是不是只要像西方人一样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就能避免熊孩子的养成呢?

 

美国幼儿教育

 

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

 

西方人所言的“自由”是规则下的自由,“平等”是成人尊重孩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个体,愿意倾听、理解、信任他,而不是完全和他打成一片,任其妄为,失去自身的权威和引导者的身份。

 

美国幼儿教育

 

首先,他们对规则高度重视。在开学之初的几周或者一两个月,会拿出大量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示范行为规则,甚至取消、推迟已经安排好的课堂活动,临时召开班级会议,让学生们讨论、反思一些不良的行为。

 

其次,身教胜于言传。对于一些细小的行为规则,美国老师会亲身示范,到位地讲解每一个细节。

 

规则必须有,违反了规则,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后果 (consequence) ”不是“惩罚(punishment)”,是做错了的事情的自然结果或弥补行为。到了吃饭时间不吃饭,后果就是过了饭点就没有饭吃,要挨饿;乱丢乱放玩具找不到,后果就是没有的玩;圆圈时间随便插话、私下说话,后果就是离开圆圈;把书撕坏了,后果就是用胶带再把书粘好。

 

最后,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在一个充满爱和包容的世界里生活和成长的。爱需要智慧,包容亦需要边界。

 

美国幼儿教育

 

而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常常是丢掉了我们文化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又带着对西方教育的误解,学来糟粕。

 


爱尔兰移民

如有任何疑问,敬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安排专业规划师为您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