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最强大脑孙亦廷,我们没能保护好你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扫码
继续在永铭国际官网阅读文章
分享给您的亲朋好友更方便
导语:这样的一个在声音领域有着极其强大能力的一个小孩子。竟然远走他乡随着父亲去了澳洲。为什么?难道是他的父母想要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是羡慕别的国家的福利教育么?不是的。去澳洲的背后隐藏着满目的辛酸和无奈。
最新一期的《最强大脑》,或许能被载入人机智力对抗的史册。
在此前《最强大脑》第二季中,仅凭气球落地声音就能判断坠落高度且误差控制1米内的“辨音神童”孙亦廷回归,在变态指数成倍升级的辨音项目“不能说的秘密”中战平百度机器人小度,甚至听出机器听不出的错误,在若干划时代的人机对抗大战当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
实际上,就在《最强大脑》第一场的人机比拼中,历史从无败绩的脑力担当王峰也败下阵来,而在此前不久,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在与李世石的世纪大战当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后,升级化身Master,短短一周内横扫人类全部围棋高手,60回胜全无败绩。
在人工智能全面碾压人类智慧的大背景下,恐怕没有一个人类脑力高手,不对机器的力量感到害怕的。
但只有他,孙亦廷,这个年幼的孩子,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心无旁骛的应战。
两年后重回《最强大脑》舞台,孙亦廷风采依旧,甚至听觉比以前更加敏锐,但与第二季相比,总觉得拘谨了几分。在名人堂候场的时候,神情严肃,两手规矩放在膝盖上面↓
应对百度机器人点名的时候,紧闭双眼,双手紧贴着裤腿,回答仿佛背诵标准答案↓
印象中孙亦廷可完全不是个如此呆板的规矩少年。第二季他在选手自我介绍的VCR中,俏皮地用两只手托着脸颊说:“我的耳朵是最棒的!”
他蹦蹦跳跳的出场,在舞台上动的一刻不停↓
原本以为,孙亦廷在舞台上表现出的僵硬,是因为与智能机器人对抗而感到的压力。但在看了最强大脑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的《舞台上的天赋异禀和喧嚣后的黯然离开,你好,孙亦廷,再见,孙亦廷!》后,才恍然,此次孙亦廷表现出的拘谨与收敛,原来另有原因。
在《最强大脑》第二季播出后,孙亦廷的天赋得到了很多人认可,但其出挑的技能,和与众不同的表现,反而让他成为同龄人眼中的另类。节目录完回归校园,孙亦廷的父亲突然发现孩子下学后,身上经常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问起来,竟然是同学所为!
去学校找老师反应情况,老师表示无能为力;这种沉默与不作为,在别的孩子眼里,就又变成一种默许。孙亦廷因此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欺凌,学习用品也被别的孩子抢走,仅铅笔就买过不少于100根。孙亦廷开始越来越不愿意上学。最终,为了保护儿子的童年与天赋,父亲思考再三,卖掉了朝阳区的学区房,带着儿子远赴澳大利亚学习和生活。
这种状况,让我想到《最强大脑》第一季被称为“中国雨人”,高幂次与开方心算完胜数学系教授并获得节目开播以来首个满分的中度智障青年周玮。
因被医院诊断为“顽固性低血糖及智力发育低下”,村里学校曾拒收周玮入学。
直到10岁周玮才被允许上小学一年级,可他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常常被同学欺负,甚至挨打。他甚至不敢在学校上厕所,周玮的妈妈说:“早晨他只敢喝一碗稀饭,因为他怕自己在学校上厕所。”这段痛苦的上学阴影直至如今都没散去。
在《最强大脑》第一季节目中,周玮用笔写下算术答案时动作特别慢,大家都以为他在思考,但周玮妈妈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小学时候,他算得太快会被同学打。他只好故意写很慢。直到现在,这个习惯他都改不了。”
从“中国雨人”周玮到“辨音神童”孙亦廷,《最强大脑》挖掘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天才,童年期间都没有得到社会的善待,这种状况令人非常悲伤。
国内工厂流水线生产式的机械教育,在不断磨平孩子特性的同时,也规范着统一的成功标准并输出价值观的闭环,即:考很高的分数,上名牌的学校,找体面的工作,拿丰厚的薪资,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单一标准的成功路径,容易让人变得充满功利性和竞争性;在闯关中败下阵来后,对在社会规划的上升路径中扶摇直上者怀着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情——少年班的孩子八成都有心理问题,北大清华的学生大都高分低能,世俗标准下的失败者在对成功者的舆论意淫中找到自我慰藉的满足感;而那些某些方面才能出众,容易在成功路径中轻松晋级,却又不被权威机构待见的人们,则更容易成为负面情绪的宣泄对象。
时至今日,在百度搜索孙亦廷,跟着跳出的热搜词便是“孙亦廷有病吗?”“孙亦廷是不是多动症?”↓
周玮节目首次播出后,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疯狂质疑;知名“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中公开表示“16位数字开14次方取整数结果很简单的,记下就行”,甚至称《最强大脑》是“电视台找了一帮骗子装有超能力”;舆论的压力,致使节目组不得不带着周玮到北京去做大脑鉴定。尽管测试结果表明周玮在开乘方上的算术能力远超常人,但时至今日,百度搜索“中国雨人周玮”,热搜依然是负面的“骗局”↓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很难想象《最强大脑》节目组动用极高人力物力成本挖掘出的“你的天赋”,如何能像节目宣传标语所说的那样成为“人类的财富”。
孙亦廷的父亲说孩子到澳大利亚后,因为音乐才能突出,在学校里被校长和老师当作求之不得的宝贝看待。知道孙亦廷这次又要上《最强大脑》,老师在他离开前,带着全班学生给他送机。
虽然语言还不通,但过人的音乐天赋已经让孙亦廷担任学校乐团副首席,并在那里结交了非常多的朋友。没有人欺负他,也没有人因为他和别的孩子些许不同,而去用非正常的眼光看待他,以至于他来录节目的第二天就想回澳洲。
幸运的孙亦廷有能带他前往异国离开校园欺凌的父亲,但更多拥有特殊天赋的人恐怕只能如周玮一样,被困在饱受歧视的泥潭中痛苦挣扎而不可自拔。他们可能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和媒体的曝光而就此陨落,成为普通人嫉妒和排挤的对象,成为中国机械化基础教育的牺牲品。
毕竟在当代中国,但凡你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份不同就会被无限放大,成为缺点,成为槽点,成为黑点。网络上的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孙亦廷周围和他一样还是孩子的同学。孩子的恶意很多时候是不自知的,但更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并未对此进行教育,毕竟这种对“异类”的恶意在成年人里依然随处可见。
天赋无人赏识,软肋却被随性攻击。
从雨人到孙亦廷,他们的天赋,本该成为人类的财富。但在中国,真的可以吗?
我想,每个人的天赋,都不该被当做怪物看待。对不起,我们没能保护好你,希望你在澳洲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充分发挥你的天赋,因为你的天赋就是人类的财富!